“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9月13日 17:32
央视网 | 2024年09月13日 17:32
正在加载

含嘉仓仓窖刻铭砖,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藏,来源于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官网

含嘉仓仓窖刻铭砖,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藏,来源于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官网

漕运是大运河最主要的功能,民以食为天,粮仓是大运河最重要的配套设施。洛阳的含嘉仓始建于隋朝,发展于唐朝,繁盛于北宋。史书记载,在唐朝天宝八年,这里曾贮存着全国近一半的粮食。

含嘉仓南北长 710 米、东西宽 612 米,总遗址面积约为43万平方米,已发现粮窖300余座。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考古队在160号窖里发现的粟虽已碳化,却依然存有50%的有机物。这与含嘉仓的科学储粮方式密不可分,也就是采用了我国传统的地下储存法。

1970年,在驾鸡沟向阳轴承厂19号地下粮窖出土了一块含嘉仓刻铭砖。这块砖断代为唐朝,现保存于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是该馆镇馆之宝。含嘉仓刻铭砖长、宽各33厘米,厚6厘米,上刻10行字,前面几行为“含嘉仓东门从南第二十三行从西第五窖,苏州通天二年粗糙米白多一万三,十五石,内右圣历二年十一月八日纳了……”此刻铭砖保存最为完整,文字记录齐全,内容包括有仓窖位置、储粮来源、品种、数量和时间,以及管理人员的官职姓名,是研究唐代粮食管理制度最重要的实物资料。

汉代贾谊《论积贮疏》曰:“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中华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重农贵粟,广修粮仓,既是文化的精神传统,也是政治统治需要。粮仓是漕运的终点,大运河上忙碌的漕船来来往往,有些经世济民的故事被载入一块刻铭砖之中,更多无人记载的故事随河水流走,让人们追怀。

编辑:刘梦迪 责任编辑:邓莫南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