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让“双减”后的暑假更具美感

来源:美术报 | 2022年09月06日 17:27
美术报 | 2022年09月06日 17:27
正在加载

■孔繁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高级教师)

长达两个月的暑假,本来既可以让学生得到适当休息,调整好身心状态,又能够参加丰富有益的暑期活动。但是曾经有一段时期,不少中小学生却要在暑假期间奔走于多处家教机构,补习多门学科类课程,他们的学习负担甚至要比在校上学时更重,有人称这样的暑假为“第三学期”,孩子们感受不到假期应有的轻松愉悦,即便是家长,对这样的教育“内卷”也颇觉无奈。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家教机构在暑假的学科类培训受到限制,学生比以往可以获得更多参加体艺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相关社会调查显示,在“双减”后的这第一个暑假里,大多数孩子参加了丰富的体艺活动,75%的家庭让孩子选择了艺体类培训。不少孩子能够与家长一起规划暑假生活,自主参与相关艺术活动,比如参加艺术培训,打卡博物馆和美术馆,观看展览和演出,阅读艺术书籍等,这些与审美教育有关的活动,在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等方面使孩子们获益匪浅。“双减”之前的非学科培训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且这些年政府公益机构也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社会美育资源,在艺术培训方面能够基本满足孩子们的多样需求。

暑假带孩子旅游已经成为许多年轻家长的选择,这些年的暑假一直被认为是旅游旺季,而现在的旅游项目中大多融入了不少的艺术元素,提供了社会美育的优质资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交通的便捷发达,大城市的美育资源已经能够较好地向中小城市和农村辐射,而网络时代更是实现了美育资源的线上分享,这些都使暑假期间社会美育和家庭美育的质态整体向好。

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一些家长和学校对“双减”还缺少充分的认识与理解,甚至出现了学生在校时间过长,学习任务加重等负面现象。少数孩子暑期所报艺术培训班过多,殊不知,这样的非学科类培训同样会增加孩子的负担,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当然,所谓“双减”也不是一减了之,对孩子的闲暇时间可以放任自流,更不能因此使孩子沉湎于网络,成为新一代“手机控”。在为期较长的暑假期间,孩子自主选择、合理规划相关活动的同时,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适当引导与监督。有关调查也发现有少数孩子暑假期间几乎没有参加艺术活动,家庭、学校和社会对这些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要有所了解,并加以引导帮助,让他们的审美教育在暑假期间不留空白,不存遗憾。

编辑:韩丹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