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时代新风的工笔画

来源:中国文化报 | 2022年08月29日 15:57
中国文化报 | 2022年08月29日 15:57
正在加载

过溪龙(国画)  2018年  林凡

过溪龙(国画)  2018年  林凡

中国绘画中的“工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它结构工整严谨,造型精巧,设色清丽典雅,它用独特的绘画语言,不断为人们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而时代的发展促使工笔画不断求新求变,为工笔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日前,江苏省美术馆推出“物之序:江苏工笔画六百年”为主题的展览,展出明清至今近200件作品,让观众直观、系统地看到了从明代以来工笔画的传承演变和发展。而8月,由中国工笔画学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系列论坛陆续推出4场论坛活动,则为集中关注了工笔画的当代探索和最新发展。那么当前,中国的工笔画有着哪些新的特点,在创作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面对复杂的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工笔画又将如何与时俱进?

时代赋予工笔画新特征

“全国工笔画作品展”由中国工笔画学会发起,自1987年以来已经连续举办10届。实际上,“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作为2020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已于2021年4月在中国美术馆首展,并先后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上海中华艺术宫、江苏省淮安市美术馆巡回展览。该展览展出的400多件作品展示出此前5年中国工笔画发展的最新成果,因而备受关注。在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陈孟昕看来,这些作品代表着当代中国工笔画的学术高度,并以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审美意趣,在工笔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转型的路径上留下了探索和推进的轨迹。而“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系列论坛正是以此次展览为基础,就当下工笔画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与呈现等展开的讨论。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刘万鸣表示,从以“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工笔画作品展可以看出,当前工笔画创作人才辈出,风格多样,呈现出独特的时代风格和个人风貌,这是时代的必然产物。“时代在发展,即便是同一物,古人看到的和今人看到的也会因不同的视角观照而发生变化。观物的不同影响到感物之情,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导致了画物之别。新技法、新材料、新风格的形成成为必然。当代工笔画创作继承了传统中优秀的内容,同时开拓了新的境界,前景可期。”刘万鸣说。

近些年来,无论是工笔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还是没骨工笔,在形式语言的创新方面都有非常突出的表现。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裔萼评价,这源于当代工笔画家更为注重对工笔媒材的研究与探索,以及表现手法的跨界融合,大大拓展了工笔画语言的艺术表现力,也使得主题性工笔画的形式语言具有较强的现代感。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认为,当下工笔画成为中国画领域最具活力、最具艺术探索性的领地之一。与此同时,工笔画创作面貌也发生着巨大改观。“从再现现实到现代形式构成,再到象征和观念艺术几乎囊括了人类艺术从古典形态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所有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方式。工笔画发展改变了人们对中国画的认知,发掘了中国画前所未有的巨大潜力。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最强烈地表现在对新时代人民形象的塑造,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关切、对新兴都市生活的描写、对后现代社会人们精神维度的捕捉等,而其表现方式的多样,都深刻地镌刻了新时代的人文风貌。”尚辉说。

天津美术学院院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贾广健则用“以极似之形写极似之意”来表述中国工笔画的艺术特征。他强调,对于传统工笔画语言传统范式与内在精神的把握,需要从实践与理论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语言形式的丰富性必须要有内在精神的支撑,这样才不至于使当代工笔画语言探索流于表面的花样翻新。”贾广健说。

新学期(国画) 160×180厘米  2011年  孙震生

新学期(国画) 160×180厘米  2011年  孙震生

工笔画发展难题凸显

就艺术语言探索而言,当代工笔画通过继承、演变、创新,从图式的构成、色彩的运用、造型的精准、材料的多样性等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实现了空前的发展。但当代工笔画也存在着发展中的问题。在中国画学会创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高云直言:“按艺术精品的要求,艺术作品须具备‘三精’: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我们在‘制作精良’上的发展是空前的,但是在作品的内涵、品格、意蕴上,在精神层面和深刻性上,我们还存在着努力的空间。所以,画家要努力为作品注入灵魂,追求打动人心的东西。毕竟任何艺术语言探索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表达。”高云说。

中国美协副主席周京新也直言,当代工笔画尚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而这些问题也是当代中国绘画共同需要面对的。“比如,对中国传统绘画经典价值观与经典技术标准的认识不断泛化;一些画家一味追求热门流行样式、热衷于模仿,造成作品面貌趋同化的同时,致使自主创造力不断缺失;过于注重材料制作,往往忽略了情感的表达和艺术的表现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反省,积极行动起来,切实改进,共同促进中国当代绘画艺术高质量多元发展。”周京新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笔画的内涵和外延也有了很大的拓展,甚至也出现了跨界融合的趋势,如工笔画与水墨的融合,工笔画与新媒体的融合等,但是这种创新发展也会带来一些隐忧。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院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张见认为,要警惕这种拓展与融合。“一些所谓跨界融合,有一部分是基于工笔画语言本体植入了新的艺术观念,另一部分则已经与工笔画没有了必然关系。这些作品进入了更为宽阔的综合材料、多媒体等领域,这不仅是视觉审美的变革,还是思想上的革新,是完全无法用原有的工笔画艺术标准去衡量的,需要建立新的价值标准。”张见说,“客观地看,意外的惊喜并不能代替工笔画家坚持工笔画语言本体的努力。当代工笔画边界的拓展,是要在坚持工笔画核心要义的基础上的拓展,要将‘伪工笔’、炫技等排除出去,以‘尽精微、致广大’的标准,创造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现代工笔画。”

而工笔画是否要“写实”的问题,也是困扰艺术家的难题。关山月美术馆馆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陈湘波认为,现实题材工笔画应该最真实地反映出当代生活的现实,但真实不等于写实。现实题材工笔画一方面以“应物象形”为手段,有写实的要求,另一方面其形式因素又决定它不可能完全写实。因此,工笔画实际上就具有写实与非写实的矛盾双重性。在他看来,工笔画不可能也不必要完全逼肖对象。传统工笔画的所谓写实,只是相对于水墨文人画而言的写实。“我们应该看到,工笔画艺术语言的这种虚拟性所日益显示出来的兼容性和可塑性,为对本土民间艺术、宗教艺术、传统绘画艺术等其他艺术门类的丰厚积累的吸收,以及工笔画向现代形式衍变提供了广阔空间。”陈湘波说。

怒族鲜花节·生活如歌(国画) 2020年 陈孟昕

怒族鲜花节·生活如歌(国画) 2020年 陈孟昕

关切生活 凸显主题性创作优势

从近年来的工笔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关注时代,展现生活,成为当前中国工笔画的一大特征。而21世纪初,国家实施的两大美术创作工程:“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和“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不仅开启了全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高潮,也促进了当代工笔画主题性创作的繁荣。值得关注的是,这两大工程的中国画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工笔人物画,可见工笔画在当代主题性创作中的巨大潜力。

那么,为何工笔画更够更好地表现重大题材?在中国工笔画学会艺术顾问兼会务委员会名誉主任萧玉田看来,工笔画是在儒道互补的文化环境中演进成熟的,一直承载着“表意”和“叙事”的双重功能。“寄情”“表意”的感性表达和“勉志”“养德”的教化叙事并行不悖,推动着绘画题材领域的拓展和价值功能的开发,不断推出主题鲜明的经典作品。

不仅如此,工笔画在当代主题性绘画创作中有明显的优势。“其精工、精湛的语言方式和倾向写实的艺术风格,形成了与盛世气象高度契合的富丽、恢弘的庙堂之气,特别是在‘致广大’和‘尽精微’双向维度上达到的高度,使工笔画在博大与精深两个美学范畴的对接中彰显了中国文化特质。”萧玉田说。

在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顾问、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王志纯看来,在当代中国画的主题性创作中,工笔画是主力军,无论作者阵容还是作品数量都占据相当的优势,在当代中国画的主题性创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主题性创作,总体上应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对于工笔画而言,还应该做到情感深厚、语言精致。不仅应该对所表现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更应该充满深情,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工笔画作品。”

而工笔画对于现实生活的关注不断加强,以及在主题性绘画作品中的凸显也表明当代工笔画家对现实的关切,展现出画家在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共情方面的努力。他们在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中拓宽认知领域和情感世界,生动地描绘时代风貌,准确客观地反映人民大众的心声的题材,创作出一大批弘扬主旋律的作品。

深入生活的深度决定艺术表现的力度,工笔画家也不例外。如何深入生活?如何创作出真正打动人心的精品力作?裔萼直言,深入生活需用心。“如果把情感比喻为磁力棒的话,那么,带着情感这根磁力棒去采风,一切有意味的东西就被吸引过来,成为有效的创作素材。深入生活的深度,某种意义上就是情感投注的浓度,也就是磁力棒磁力的强度。情感投注得越浓,对现实的关切越真,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就越强。现实题材工笔画中的情感浓度,决定了对现实关切的强度,最终决定着艺术作品的高度。”裔萼说。

编辑:韩丹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