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场教学文献展管窥“岭南画学”之路

来源:中国文化报 | 2022年06月21日 17:28
中国文化报 | 2022年06月21日 17:28
正在加载

关山月湖南醴陵写生作品临摹现场

关山月湖南醴陵写生作品临摹现场

近日,“岭南画学之路——教学文献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不同于常规的教学总结和成果回顾,它从“岭南画学”这一概念出发,侧重于中国画的语言和形式特性,力图围绕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长达70年的发展浓缩在典型的实例和命题当中,通过各类文献、口述实录和相关例证的展开,分析和总结经验,发现和提出问题,为中国画教学的继续深入和开放创造了一次弥足珍贵的交流机会。

展览共呈现了500多件作品,其中不乏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等名师大家的写生手稿、示范作品。展陈设计及空间布局层次分明、主题突出,让人流连,发人省思。“生活的力量”单元重点展示的是基于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国画创作教学所参与的两个重大事件——武汉防汛和湛江堵海工程而创作的两幅代表作——《向海洋宣战》和《武汉防汛图》,展现了自建校初期到1976年间,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以深入生活和关注现实为特征的创作教学历程。

向海洋宣战 局部(国画) 1960年  广州美院国画系五年级师生集体创作

向海洋宣战 局部(国画) 1960年  广州美院国画系五年级师生集体创作

《向海洋宣战》是上世纪60年代广州美院师生集体创作的代表作,它典型地反映了现实主义创作中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基本思想。有关此作品的创作过程,在当时也引发出一些基础教学的争论,从广州美院教授陈金章和曾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首届本科班并留校任关山月助教的易致群口述得知,关于“橡皮的功与过”——发生在关山月与杨之光两位先生之间的学术论争,即杨之光主张用橡皮,而关山月主张直接用毛笔造型。

《武汉防汛图》是黎雄才最重要的时事题材作品,现藏于中国美术馆。此次展览特别配合展出的是《武汉防汛图》现存的所有素材稿,并将它们对应于长卷的各个部位。展览执行策划、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陈向阳表示:“要读懂黎雄才先生的这幅长卷,除了需要图像之间的互相参照之外,回溯黎雄才的艺术经历,尤其是上世纪40年代的西北写生也极为重要。可见,“岭南画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在黎雄才的这幅长卷中发挥到了极致,对后来创作教学中的深入生活、关注现实起到了典范作用。”

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到1999年间,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通过培养人才和召回人才两大举措,加强了师资力量,促进了岭南中国画的多元发展。随着“岭南画学”概念的提出,中国画教学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画学构建”单元展出了黎雄才120多幅山水树石的画稿。这些画稿在当年出版成《黎雄才山水画谱》,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是现在中国画教学中的主要范本。广州美院院长李劲堃回忆:“黎雄才先生做这套画稿并不是要让学生学他,而是希望大家通过它回到宋元绘画的传统中。黎雄才先生正是从古典绘画中提取精华并结合写生,才有了这套融合传统技法与现实对象的画谱。学生从《黎雄才山水画谱》中受益良多,得到关于笔墨的体会,在画谱的旁边同时也配合展出了学生的临本和习作。”

醴陵写生(国画) 1957年  关山月

醴陵写生(国画) 1957年  关山月

无论是完整地展示蒋兆和的《流民图》,还是各个时期关于敦煌壁画的临摹作品,抑或是展厅长条柜子中陈列的陈章绩和梁世雄的手稿、方楚雄收藏的名师来往书信,都能从一个侧面窥见前辈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学科建设中前辈们是如何虚心向外求教。陈向阳说:“‘画学构建’所展现的内容与‘生活的力量’紧密相连,它是在保持原有的师资结构的前提下所做的新拓展,也就是当年的第一批研究生在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和梁世雄的指导下迅速成为教学主体,同时又吸收了早年的优秀毕业生,如林丰俗、郝鹤君、周波等,主要展示的都是当年部分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毕业创作。从这些作品中除了关、黎两位先生,我们还可以看到杨之光、陈金章等先生的影响。同时也存在影响的另一面——创新,这正是杨之光先生所提出的‘基础要严、创作要宽’的具体实践。比如李劲堃院长研究生时期临摹的《溪山行旅图》可以说集中体现了教学中以宋画为中心的学术传统,而‘岭南画学’正是以此为基础发展下来的。‘岭南画学’这个概念也是上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后来也以此为题出版了《岭南画学丛书》,中国画学院将几位老先生的教学和创作生涯进行了文献整理,现在这个出版计划也重新启动,希望能够产生更大的社会作用。”

“传统的当代”单元的时间跨度为2000年至今,以现任教师的工作为主。不以创作为中心,而是更多关注笔墨示范、课徒稿、材料实践和教学方法的研发,并广泛地将其运用到临摹、写生和创作教学中。与此同时,结合当代生活提倡新的审美也带动了教学成果形式上的多元化,写实不再成为单一模式,基础不再限于造型,传统不再意味着重复旧的样式……教学实验从一个空泛的词汇变成具体实践之后,人们所看到的便是各项内容和指标的细化,从范本到步骤图,从线下辅导到线上交流,这些充分利用时代条件所进行的基础性工作,所依据的是传统知识本身的潜在性和丰富性。教师们的探索缩短了传统经验与当代实践之间的距离,为人才的个性发展创造了条件。

“我们时刻都在反思教学上的特点,是否只能完全挂靠岭南画派、而没有任何可以与其他学院类比的特征呢?在思考特征时,我们更应该清楚自身处于现代教育体系之内,还要紧跟时代步伐。所以,我们总结自身特点时首先看的是现代教育与艺术发展史的结合,而‘岭南画学’则提出了现实主义与地域文化特点的结合。”陈向阳认为,只有清晰了这一点,才能排除一些看似传统、实则倒退的做法。从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至今,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科一直在坚持由历史和文脉构建的现实主义,缺少的就是对这一切的文献积累。这个文献不是个别领域中的只言片语或老生常谈,而应当作为一个全面的系统来构建,以克服中国画在自我封闭系统中的满足感,努力成为当代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

编辑:韩丹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