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之路——当代中国画写意性探索研究展(二)在京开幕

来源:中国美术报 | 2021年12月14日 15:14
中国美术报 | 2021年12月14日 15:14
正在加载

12月11日,“高峰之路——当代中国画写意性探索研究展(二)”在《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开幕,展览由《中国美术报》社、广州艺术博物院主办,以“写意性”为研究切面,试图分别探索与呈现20世纪从30到70各个年代出生的艺术家于“写意性”方面所呈现出的不同代际特征。

此前“高峰之路”系列展的首展,即围绕一批“30后”“40后”艺术家展开,展览上各位艺术家就当下艺术创作有“高原”缺“高峰”的现状,表明了“高峰之路”展览举办的时代意义,及针对中国画写意性探索的必要性。此次展览将关注的重点投向“50后”艺术家:许钦松、王仁华、冯远、马国强、苗再新、田黎明、范扬、老圃、张志民、孔维克、马书林、白云乡、马海方、胡石、林容生、陈钰铭、李洋、喻国玮、陈辉,希望在呈现每位艺术家个性化创作的同时,也能让观众领略“50后”艺术家们对中国画中“笔墨”“写意性”的探索与试验。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何加林表示:“今天展览所聚焦的‘50后’这批艺术家,应该是当下中国画界‘扛鼎’的一代人,在40余年的艺术探索之路上,已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且每个人对艺术、对社会、对生活的关注、探索和表达,都在不断向前演进着。他们一步步走来,每个人每个阶段的艺术表现形式都有变化,我们从中能够看到大家对于中国画在今天如何深入生活、表现生活,如何更好的展现中国画的写意性,如何充分调动笔墨,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此同时,他们每位艺术家也都已是‘桃李满天下’,对后代艺术家产生了深远且广泛的影响,这次展览为我们集中呈现这一代艺术家的创作成果,是非常有意义的。”

针对此次“50后”中国画艺术家多年来在高峰之路上的探索与试验,《中国美术报》社社长、总编辑王平在采访中谈到:“‘50后’艺术家,是我们常说的‘长在红旗下’的一代艺术家,他们身上烙印着我们这个时代的鲜明特色,他们的作品中既有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与家国情怀,也无不彰显着中国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今天我们从展览上的作品中也都能感受到,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内容,既有现实主义非常强烈的一面,也体现出这一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拥抱。可以说表现出一种不保守、有探索性的整体风貌,极具时代性,也极富个人艺术特色的品性。”

展览现场,艺术家们一致肯定了“高峰之路”展的品质,对中国画中的笔墨问题、写意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和全方位的探索与梳理。期待随后展开的关于“60后”“70后”艺术家的探索,能够带有更为鲜明的当下气息,能够让我们看到成长于电子图像时代的艺术家如何继承传统,如何彰显新时代中国画笔墨的魅力。

编辑:韩丹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相关推荐